论坛开幕式
2025年10月26日,“数智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会议” 在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主持,院长何雪松致辞。何雪松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是对当前城乡治理需求的积极回应,他强调,基层治理领域仍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十五五”规划将为未来五年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指引,需重点关注。何雪松院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和支持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表示感谢,并期望该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进程中,进一步承担起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主旨论坛
南京农业大学欧名豪教授以“存量时代的规划管控与土地使用机制”为题作专题报告,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展开。首先,他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关键问题作出基本判断,明确我国正处于从梯度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城市发展空间扩张已从依赖增量转向以存量土地的利用与重整为核心。随后,从增量、流量、狭义存量三类建设用地指标切入,深入论述土地比价问题,并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及配套支持政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与政策等实践案例,为观点提供具体支撑。最后,欧明豪教授就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优化与土地政策的改进重整,提出针对性思考与未来展望,为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浙江大学陈宝胜教授以“从工具到本体:数字政府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图景”为题作专题报告,围绕数字政府的发展规律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度解读。报告开篇从“政府形态与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切入,系统梳理了技术赋能论、数据驱动论、形态变革论三大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陈教授结合数字政府从原生形态、萌发形态到治理型政府数字孪生的演进历程,创新性提出“政府-数字”互动分析框架,清晰总结出数字政府的内在演进逻辑。最后进一步从职能构成、权力形态、运作逻辑、个人价值四个维度,对数字政府的未来治理方向提出具体展望,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电子科技大学杨菁教授以“空间换服务:城市社区空间资源的社会治理效能转化机制——对成都市社区社会企业的观察”为题作专题报告,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五星社区为核心案例,深入剖析存量时代基层治理的资源转化路径。报告聚焦五星社区这一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典型样本,详细阐述其如何通过“空间换服务”模式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资源转化难题。在此基础上,杨菁教授从资源赋权机制、资源交换机制、资源流通机制、效能升阶机制四个维度,系统提炼出城市社区空间资源治理效能的转化路径。她强调,社区市场化身份、权威化信用、互惠性原则的“三位一体”,是实现社区资源高效转换的关键。报告结合个案分析与理论提炼,为基层社区资源治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以“数智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及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从理论对比到实践案例,系统解读数智时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逻辑与新路径。报告开篇先梳理数智时代的核心特征,随后从发展要素、发展驱动力、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区域竞争力四个维度,将数智时代与传统时代的城市及区域发展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他提出数智时代的城市与区域规划,需实现全域空间的全要素规划。报告以上海为实践样本,重点介绍其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定位,以及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演化过程。最后,彭震伟教授针对上海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出三点具体策略,为超大城市的数智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以“城乡公共治理的底层逻辑及其制度安排”为题作专题报告,围绕城乡公共治理的研究范畴、逻辑变迁与制度构建展开系统阐述。报告首先明确城乡公共治理的学科价值,指出这一领域具有很强的研究潜力,具体阐述了城乡公共治理理论与方法、城市公共治理、农村公共治理,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四大议题。随后,唐教授深入剖析城乡公共治理的底层逻辑变迁,重点梳理从城乡分治到城乡融合的转型过程,并结合两大关键背景展开论述:一是超大规模国家的赶超战略与城乡分治格局的形成,二是统一大市场体系建设与城乡融合范式的建构。最后,他从服务提供与载体构建两个核心维度,明确提出城乡公共治理的制度安排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提供参考。

牛星副教授作为学院教师代表发言,首先介绍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及城乡公共治理学科发展演变的过程,客观分析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该学科领域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随后,她以“数智化赋能视角下土地资源配置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为题展开报告,聚焦工业用地错配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影响这一核心问题,从数智化赋能视角出发构建实证研究模型,深入剖析二者间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数智化赋能的效能释放呈现过程性与结构性特征,需要与之匹配的制度变革。同时需警惕技术赋能可能存在的陷阱风险,为土地资源配置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总结发言
论坛尾声,学院党委书记储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总结,并对其中的核心观点表达共鸣。储书记结合学科发展与实践需求,提出三点思考:第一,强调新时代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指出即使面对熟悉的研究议题,也需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第二,在新技术冲击下,公共管理学科的目标定位、核心内涵已发生变化,研究侧重点需随之调整;第三,呼吁学者们重视基层实践智慧,通过凝练、梳理与推广,真正以祖国大地为课堂,让研究扎根现实。
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重要契机,持续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聚焦当前城乡公共治理中的实践需求,为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迈向新台阶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