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2025级新生师生见面会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23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2025级新生师生见面会

为更好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帮助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9月11日中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奉贤校区A200举行2025级新生师生见面会。学院党委书记储琰院长何雪松副院长杨发祥、陈丰、刘晓亮出席会议。学院各系、所、中心、学位点负责人,辅导员、班导师、教师代表2025级本、硕、博新生共计400余人参会见面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兴珍主持

储琰在致辞中对2025级新生表示欢迎和祝贺,并介绍了学院发展历史与现状。他指出,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秉承“国情、实证、介入”的办学宗旨,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与担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他勉励新生们始终保持对社会的关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知行合一,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勤勉耕耘、厚积薄发,在不断积累中提升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努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何雪松为全院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通过知识创新和理论突破,为人类社会重大变革提供思想先导,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从华理建校之初设立的基础部发展至今,一代代社院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充分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科技感社会科学”,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他勉励广大新生在变动不居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学习的定力,学会提问、明辨真伪、形成洞见、笃行实干。在信息的浪潮中拒绝做被动的“知识搬运工”,而成为有思辨力的“智慧创造者”。放眼全球、立足当下,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研究真实世界中锤炼能力,在时代的洪流中明确方向,最终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成就自我,亦贡献时代。

刘晓亮作学院本科生培养工作介绍。他表示,学院会顺应社会发展,持续更新培养方案,引入前沿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希望同学们面对AI时代社会快速变革,坚守规则与诚信,厚植人文底蕴、勇担社会责任,拥抱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人生阶段。

杨发祥作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介绍。他以“I”“AI”“HI”为关键词,勉励广大新生顺应时代变革,既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又要保持自身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力,更要坚守人文精神与伦理底线,成长为既懂技术有温度的栋梁之才

来自公管类2504班李雨嘉代表本科新生发言。她分享了初入大学的温暖和感动,表示将时刻牢记“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精神,学在华理、心怀天下。以“勤”为楫,深研社会厚度;以“实”为帆,躬耕实践沃土;以“公”为心,勇担时代重任

来自研25级社会工作的李文婷代表硕士新生发言。她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望远镜般宏观的视野与历史的纵深,锤炼显微镜般精细的观察与深度的剖析,坚守罗盘般学术的初心与社会的责任。以学术为志业,以实践为场域,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华理学派”接班人。

来自博25级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的李鲁蒙代表博士新生发言。他将社会学院比作是一座富含底蕴又充满活力“知识之城”,希望每一位新生首先充分享受“利用城市资源”的自由,静学笃思,广纳博彩,传承社院学脉;从而达到“通过改变城市来改变自己的自由”,锐意创新,敢于突破,共塑社院未来。

教师代表王宁对加入学院的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她以生命历程理论为框架,希望新生们积极拥抱伟大时代,在时代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珍惜与他人的每一次相遇,构建温暖而有力的支持网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敢追逐梦想,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以长远眼光规划未来,建构独一无二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