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智慧政府与数字治理”系列讲座第八讲顺利举办

社区治理智能化:实践探索与学理透视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6

2025425日,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政府与数字治理系列讲座第八讲在徐汇校区团结2号楼324顺利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法硕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师生做了题为“社区治理智能化:实践探索与学理透视”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行政管理系承办,由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牛星老师主持。

1 王法硕教授现场演讲

  首先,王法硕教授基于社区治理智能化的政策导向与战略要求,回溯社区治理智能化的起源,对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创造性的从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治两个重要维度构建社区治理智能化分析框架,将当前形式各异的社区治理智能化创新实践分为四种主要类型——技术增能型、技术赋权型、技术脱嵌型和增能赋权型,并且这四种类型之间可以实现积极或消极的相互转化。随后,王法硕教授以结构化方式对这四种类型的代表案例进行详细阐述与呈现,并分别对上述案例目前面对的挑战提出切实的建议。

2 王法硕教授讲座现场

  在社区治理智能化的推进过程中,王法硕教授强调痛点在于老旧小区,原因在于其硬件条件先天不足,管理服务后天缺位,长期处于“智慧边缘化”的状态。王法硕教授基于老旧小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中国故事,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建构“蝴蝶模型”理论框架解释智慧社区建设何以推动老旧小区治理转型。建设过程中核心行动者运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与动员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对重要行动者的征召,进而通过技术赋能与感情治理获得居民的认可与参与,实现了智慧社区驱动老旧小区治理的华丽转身。

最后王法硕教授从多维度对社区治理智能化展开深度反思,不断强调社区治理智能化并非解决问题的“万能药”,在智能化的推行过程中更应该以人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向,考量技术限度与治理堵点,倡导多元模式并存,警惕技术双刃剑效应,深入探寻社区本质与治理初心。

3 与会师生积极讨论

  讲座尾声,与会师生围绕社区治理智能化的未来推广、乡村治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等与王法硕教授展开了积极地互动交流。二十多名来自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校内师生参与了本次线下讲座,与会师生收获满满,讲座圆满结束。

 

 讲座嘉宾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数字治理与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已出版个人专著2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