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2022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顺利举行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22-09-01浏览次数:11


2022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顺利举行


826-27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2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会期一天半。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73篇,经过筛选最终参与本次会议的共有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二十多所院校33位同仁参与论文分享,线上参会人数累计200余人次。

826日上午致辞环节,论坛坛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童敏教授分别致辞。何雪松教授指出连续举办“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论坛是希望让更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年轻学者能在社会学会的平台发声,更希望通过搭建平台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术成长童敏教授在致辞中也为年青学子提出了寄望,他强调社会工作学子不仅要关注行为本身,更要以社会学更宏大视野、更多元视角去反思、发展社会工作,让社会工作不仅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学科。

本次论坛根据来稿主题,共设置五个单元, 分别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实践”、“街镇社会工作建设”、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一)”、“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中国社会工作动态数据库”。


第一单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环节,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黄锐副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童敏教授点评。武汉理工大学冯境彦以北京市D社区为例,分享了治理场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国际化社区文化融合的实务研究云南大学曾庆凤以浙江省义乌市国际社区治理为例,分享了社会工作参与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南开大学吴佳峻基于对上海市M社区的经验研究,分享了超大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中的精神性实践与机制转换厦门大学杜经国分享了“社会管理体制转型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道路探究”;铜仁学院邱艳以贵州省凯里市白午街道清泉社区为例,分享了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微治理”服务模式;最后是华东理工大学高广智作题为“面向非基本公共服务: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的市场化破局机遇”研究分享。最后童敏教授就此环节作了点评,他就本环节社会工作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三点总结:第一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怀,第二为推动现实改变而创造有用的概念,第三是放置在社会治理的大框架下的思考逻辑。对此他建议,第一社会工作研究要重逻辑梳理,轻经验梳理;第二实务研究中重聚焦问题的解释,轻现象的解释,努力将实务问题衍生到学术脉络之中;第三结论提炼上重学理上的逻辑阐释,轻实践建议。

第二单元“街镇社会工作建设”环节,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讲师连彬主持,华东理工社会工作系侯利文副教授点评。 广西师范大学杨思婧、中山大学周金玲 、南开大学郑先令三位学者主要围绕社工站建设分别做“街道社工站的政社关系矛盾与服务困境”、“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辨析”、“坚持社会性:社会工作情境合法性获得的实践逻辑与机制分析”的研究分享。随后,沈阳化工大学的张鹏飞作了题为“社会工作服务行政趋同和技术失灵现象探析——基于实践本位的专业化研究取向”的分享,河南师范大学纪文晓以Z市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零拒绝”政策倡导案例为引,分享了“资源依赖下草根社会组织何以能参与公共政策”的相关研究。最后,侯利文副教授对五位学者的分享逐一进行了点评,之后对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他也再次强调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要注重从现实问题升华提炼为研究问题,即注重研究脉络。研究脉络中,第一是革新概念,即对概念的梳理交代,第二在文献梳理中对研究问题的定位,进而凸显研究的创新性。第二,他强调经验研究的同时要注意跳脱、抽离经验,在整理上实现更深层次的对话和思考,对此他建议一个是对经验问题的整体性的充分了解,即经验整体感饱和度要高,二是注重对经验当中创新点的发现,即研究发现的敏感度要高。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环节,分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讲师谈子敏、刘畅主持,华东理工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徐选国、梁昆分别做点评。实务研究第一系列中,华中科技大学王海玉分享了关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黄政作了关于“社工机构介入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的个案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张丽婵分享了题为“把儿童放回中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福利获得体验研究”,西南政法大学杨莉分享了关于“康复性循证干预: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技术和路径探析”的研究,厦门大学杨雅真分享了关于“当前和未来中国老年人期望社会支持的队列差异”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王宁分享了她关于“”中国城乡的代际关系类型学”的一个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廖瑜静分享了她基于CHARLS多期面板数据做的关于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研究。徐选国副教授认为本环节的研究论文整体上研究规范度很高,且都是关注当前我们国家关注的“一老一小”等弱势群体,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怀度高。同时他也提出论文整体的理论度较弱,他建议在面对显示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要注重本土,反思性的一种理论理解和建构;其次他建议在研究发先生除了描述之外,要强化研究解释性,注重机制分析。最后他基于提出的建议并对7位分享者的研究逐一做了针对性点评。

实务研究第二系列中,华中师范大学汤素素、厦门大学周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潘峰、江汉大学张思静、华东理工大学谢玉莹分别围绕“社会边缘人群”、“禁毒社会工作”、“职业康复为本的戒毒社会工作模式”、“养老机构派驻社工的专业角色认同困境”、“社会工作介入居家社区养老的实务困境”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享;杭州师范大学高艺多、浙江师范大学黄紫晗分别作了题为“把‘情感’带回来:社会工作研究的情感转向及其反思”、“变革理论:数字化社会工作叙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评估”的研究分享。最后,由于本系列分享主题的丰富与多元因素,梁昆副教授则针对每一篇论文作了详细的专业性点评,并对每位学者在论文中的疑惑给与了相应精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单元,主要是针对中国社会工作动态数据库论文的集中研讨。本环节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讲师王宁主持,副院长段文杰教授点评。华东理工大学谈子敏分享了“社会工作教育对中国儿童虐待认知的影响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李娜分享了“在专业化水平调节作用下,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社会组织能否获得更多政府支持”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刘畅分享了“社工机构组织绩效”的相关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孙希希分享了“中国大陆循证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的差距”的相关研究;南开大学温腾龙、华东理工大学兰千钧、哥伦比亚大学文豪、中央民族大学蒲威东分别围绕社会工作者的“择业动机与离职倾向”、“组织认同、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压力现状、成因及其化解”、“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实习”等研究问题展开分享。最后,段文杰教授对本单元做了点评,他指出本单元的研究规范化越来越高,研究主题越来越贴合现实, 同时他也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希望社会工作研究能更多元化、从更积极层面扩大社会工作专业影响力,提高社会工作认同度; 第二,在论文发表上,建议多使用混合方法,保障更高质量文章产出;第三,建议可尝试多中心实验研究方法,丰富研究结论。

最后论坛闭幕总结环节,段文杰教授也表达了他的感受,他谈到通过一天半会期,让大家了解了当下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更多年轻学者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生机勃勃。最后,本次论坛坛主何雪松教授也表示,每一年的论坛吸引了很多年轻社会工作博士和硕士参与,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社会工作定量研究也明显有了进展,研究主题越来越丰富,也激励我们更有动力加强后续社会工作数据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