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上海市土地学会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联合举办“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六场主旨报告和城乡融合与土地流转、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与土地利用、空间融合与国土规划、城乡融合与住房发展、双碳战略与能源利用六个分论坛组成。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中国土地学会、规划土地科研院所和设计院等单位近80位专家,以线上参会形式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实践探索。
图1 主要与会人员云合影
研讨会第一个环节是领导致辞,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主持。首先,华东理工大学阎海峰副校长代表华东理工大学致辞,今年是华理建校70周年校庆,学校大力推进高质量学术活动的开展,此次研讨会对我国顺利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大力的支持和良好的祝愿!
图2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致辞
林驹会长代表上海市土地学会致辞,衷心祝愿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并期待交流中产生更多思想火花,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3 上海市土地学会会长林驹致辞
接着,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的6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
主旨报告一: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从现代城乡关系理论认知、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与格局、全面乡村振兴及前沿问题和典型案例研究及实践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要义。他认为城乡融合本质上是多层级城乡地域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正视乡村地域功能与价值是实现城乡平等、融合、一体发展和乡村“充分”发展的根本前提,产业兴旺重在乡村产业化机制、动力源新突破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提炼推广。
主旨报告二:土地改革与城乡共同富裕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教授黄贤金分享了从先富后富到城乡共同富裕、土地改革是否让农民更富、农地改革与权益保护等土地改革与城乡共同富裕的研究思考。他阐述了土地要素的人民公社化、“城”为核心的土地改革与制度设计、以农民权益保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历程,土地自有产权、集中产权、不完全入股等不同产权实现方式的福利效应的差异性,认为未来集体土地还权化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农地选择价值、市场化改革核心是实现农户权益价值、自主化改革核心是实现农户福祉绵长。
主旨报告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市场交易机制探索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吴柏钧介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劳动力等资源的流动与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交易机制、金融市场与财政支持、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并总结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方向和典型改革模式的地方实践。他认为农村土地制度已成为约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路线与目的具有多重性,需要进一步厘清土地产权的性质与归属、不同土地性质的产权确定与功能、土地经营主体等问题。
主旨报告四:存量时代的规划管控与土地利用政策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名豪提出在存量发展时代我国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展空间,主要依靠存量土地利用与重整的方式来扩展空间。他认为在当前规划管控机制与存量规划背景下应严控建设用地总量规模、重点关注城乡空间格局优化重构不相适应等问题,并从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机制、改进允许建设区划定与管制方式、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开征新增建设用地调节基金、探索城镇建设用地自主整理新模式等方面提出规划管控与土地政策完善建议。
主旨报告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教授王克强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理论基础、影响机理、研究假设、实证分析等方面,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他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增长、城乡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与城市间优化流动及入市增值收益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地研究适合本地区的入市政策,加大入市后实现城乡融合的配套制度建设。
主旨报告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秀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会改变农业生产系统内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配置结构,通过影响耕地利用过程中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可能存在外部性。他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提升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化措施与建议,包括东部地区应强化技术进步和技术外溢效应,中部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地区农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等,西部及东北部应重视区域间的共同治理、降低污染排放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