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论坛”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社会学院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22-01-11浏览次数:12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术成长是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对学院发展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促进学院教师的沟通交流,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于2022年1月6日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论坛”。


会议由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教授主持,院长何雪松教授致开幕词。陈蓓丽副教授、连彬博士、韩清颖博士等6位青年教师做主旨报告,并邀请徐选国副教授、刘子铭副教授、马流辉副教授等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点评人。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众多教师及博士生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从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人口变迁、群体心理认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2021年度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和教学骨干发言

陈蓓丽副教授以《微观社会工作实验I》的课程设计为案例,围绕学情分析、内容分析、场景提取、课程表现性目标和课程资源开发等要素阐述课程设计的关键,强调实践课程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知识评价和生产的能力。


连彬博士以城市地区未婚青年的居住安排为例,解释了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变迁对青年向成年阶段转型过程的影响,并通过中、韩两国的对比研究,讨论文化和制度安排对青年人口生命事件影响的共性与特性。


徐选国副教授对两位老师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陈蓓丽副教授基于表现性目标导向的课程框架设计,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提出通过社会工作课程推进社会工作知识的再生产。他肯定了连彬博士选题的现实意义,认为需要进一步形成基于中韩两国现代化不同阶段的本土化解释机制。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主题

       韩清颖博士从全国领先的天津“城市牛皮癣”治理案例入手,提出“专项整治”、“专项治理”是“集中整治”在地方治理的“灵活性”的体现,通过对全过程运作机制的分析,发现推动“集中整治”走向“常规化”的动力是对持续绩效的追逐。


谢强博士的报告分析了我国环境管制的健康效应与福利效应,认为环境管制具有显著的健康改善效应,但也导致了就业下降、收入减少的扭曲效应。


刘子铭副教授对两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认为韩清颖博士的报告为理解我国“集中整治”制度的演变和形成提供了新的窗口,而谢强博士的报告研究设计科学合理,数据分析工作扎实,为理解环境规制的成本-收益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人口与群体主题

方洪鑫博士报告了中国边城R市的艾滋治理过程中病人组织发挥的作用,总结了三种病人自我治理的模式,探讨了被治理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


谭新雨博士的报告从行为公共管理视角探讨新时代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为破解“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基层治理难题、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参考。


   马流辉副教授对两位老师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虽然研究的对象虽然不同,但两位老师探讨的议题其实有相似之处,即如何激发人们的主体性,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治理和担当作为。他鼓励两位老师加深文章在理论建构和政策启示方面的讨论,进一步升华研究的立意。


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老师们就各项研究的方法、对象、研究现状等方面深入讨论、深入交流。最后,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他肯定了本次论坛的积极意义,强调了青年教师在学院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指出学院将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的支持,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常态化科研交流,进一步推动学院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