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工智库专家应邀出席首届“上善论坛”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权淑娟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20-09-08浏览次数:11

社工智库专家应邀出席首届“上善论坛”

2020 96日,首届“上善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会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十三家基金会联合主办。论坛以 “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为主题,围绕“社会组织参与抗疫及疫后重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与社区基金会建设、人民城市建设中的高校基金会、基金会资产有效管理、青少年公益与城市建设“六个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何雪松教授,社工智库副院长范斌教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唐有财教授应邀出席此次论坛并作发言。


下午,在“城市社区治理与社区基金会建设”分论坛上,何雪松教授作题为“人民城市的三个维度与社区基金会的价值”的主旨分享,唐有财教授主持并做会议发言。何教授从“一个早餐店、一个小摊贩”的故事提出人民城市建设的三个核心,即“关注民生、考察民情、凝聚人心”,其中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机”是洞察民情的三个重要维度;“重视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平衡”是聚焦民生的关键;“仁、和、美”是人民城市凝聚民心的精神基础。最后他提出社区基金会在人民城市建设中要从“保障落实、激发活力、凝聚人心”三个方面发挥作用,这也为社区基金会的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唐有财教授作了题为“社群培育与社区基金会项目运作”的分享,近年来通过在实务领域的不断探索,他认为社区基金会的发展要首先理顺社区基金会是“从行政化驱动向社会化运作”的治理结构,这就需要社区基金会得到充分信任及授权,理事会的决策权得以保障、日常运作保持相对自主性;其次要明确社区基金会的角色与功能定位,即社区基金会应为资助型而非运作型,应成为街区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为外来的社会组织提供组织和信息的网络支持。最后他提出社区基金会作用发挥的两个路径,即“社群培育”和“扎根社区”。


范斌教授出席了“社会组织参与抗疫及疫后重振”的专题论坛并作题为“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实践与反思”的主旨发言。范教授在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阶段之后,总结了“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有效实践。她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组织参与防控提出反思,认为社会组织在参与疫情防控中是存在非制度化、边缘化的;角色定位、服务边界模糊、作用虚化;保障激励政策处悬浮状态;参与防疫的程度有限;人才和能力短板明显;居民对其认知度不足等多个方面。对此,范教授提出应将“社会组织纳入国家应急救灾体系、出台对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政策、加强社会组织人才的体验培训,培育社区公共卫生领域社会组织”等建议。


 杨发祥教授出席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分论坛并作题为“上海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的主题发言。杨教授首先介绍了 “农村发展存在短板”的现实需求以及“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依据的背景,重点分享了上海社会组织、华东理工大学以及研究团队参与扶贫的典型案例,最后他总结提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供给与需求的对称性、业务技能与服务提供的专业性、资源整合和协同的有效性、与政府和市场功能的互补性”等多个方面。在圆桌论坛环节,杨教授分享了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有效平滑衔接的建议。

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是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重要基础。华理社工智库专家团的参与,也是作为社会力量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集中展示,更是高校学术力量在人民城市建设中责任与担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