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讲座报道︱校庆65周年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系列讲座(第三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来我校讲学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17-06-14浏览次数:463

    69日上午,在“校庆65周年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系列讲座”第三讲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为我院师生讲授了“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我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黄锐博士主持。

  

  

    陈涛教授首先结合米奇利(Midgley1995)《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发展性视角》一书中有关“社会发展”、“发展性”等核心概念,及其在社会政策、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与实践策略,进而展现了发展性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探索和运用。米奇利在论及“发展”时,并不认同“经济决定论”的观点,相反,其认为社会发展应当实现与经济发展动态同步,以促进人类福利的整体提升。

    这种发展性的观点同样要求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工作等福利手段必须具有“生产性”属性,其中,比较关键的实践策略就是社会投资。对于社会政策而言,应当重视投资人力成本、就业和自创业计划、社会资本、社会资产以及有益于社会效益的计划和项目,尽可能发挥国家在政策设定进程中的主体性以及政策所体现出的“社会发展性”。对于社会工作而言,社会工作实务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当具有五个重要特征:一是将投资策略用于专业实务活动中;二是重视社区为本的实务干预策略;三是强调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过程中;四是应当充分拓宽国际视野,吸收国外先进做法;五是应当致力于权利为本的做法,赋予实务过程以更大的社会意义。陈涛教授特别指出,在微观具体实务层面的社会工作区别于心理治疗、院舍化照顾模式,它旨在促成服务对象于社区生活所有层面的融入。实际上,米奇利提出发展性社会工作之初,国内已开始有学者已经开始探索本土的发展性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并致力于将资产建设与社会工作紧密结合,这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过程中开始探索形成一条符合本土实际的发展性社会工作,而陈涛教授就作为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参与到农村社区发展议程之中,并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

  

  

    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与会师生仍然兴趣不减,在互动环节,师生们与陈涛教授就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路径、理论深化及其对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借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报告取得圆满成功。(徐立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