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社会学院:何雪松做客“教授与新生面对面”主题活动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学院发布时间:2014-09-26浏览次数:331

 

    2014年9月24日晚,社会学院新学期教授与新生面对面暨名师名家系列讲座在奉贤校区B100举行,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何雪松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了关于“流动性与精神健康”方面的讲座。

 

讲座现场

 

    人口流动性增强是中国进入转型期后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也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何雪松教授从自己童年经历以及他“沿江东下,漂洋过海”的求学之路切入话题,自然过渡到迁移者的精神健康的主题上来。
    讲座主要围绕3个部分展开:
   (1):以香港妇女移民为例探讨了个体能动性差异导致的对相同迁移经历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同心理及行为反应;
   (2):以农民工这一特殊流动群体讲述了目的地效应[Destination effect]、来源地效应[Origin effect]以及社会网络效应[Social network effect];
   (3):从中国社会特有的内外之分观念展开探讨了社会网络即影响以及信息在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
    何雪松教授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讲座中大量引用社会科学理论及数据,如涂尔干的“自杀论”、中国农村35岁以下妇女自杀率以及上海市民来源地结构等,也联系现实分析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男女性别农民工精神健康的不同状态,独到的见解让学生思路得到了扩展,严谨扎实的学术素养也让同学们甚为叹服。为了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中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性与精神健康,何雪松教授还热心推荐了书目,提示同学们要有社会想象力的学科思维,从历史和时间的维度立体的解读这一课题。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迁移后社会网络的重建、社会调查与研究的方法、社会网络在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等方面做了交流,何教授作了细致的解答,同学们也受益匪浅。

    提问结束,在讲座的最后,何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克服上一辈的毛病,积极投身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去,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贡献。随后,学术部的代表向何教授表示感谢,感谢他的到来,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如此精彩的讲座,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